新闻中心
逆势突围的“方舟密码”——看科技型企业如何以“硬核认证”撬动全球市场


8月,热浪翻涌,蝉鸣声穿透江西方舟流体的热力性能实验室。美国制冷协会工程师Jacob紧盯仪表屏幕,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,此时正值美国冷却技术学会CTI认证的关键时刻。进水温度、出水温度、湿球温度、电机轴功率等5项数据在屏幕上跳动,中国制造的冷却塔正接受全球严苛的“体温测试”。
“冷却塔热力性能达到105.4%,优于行业标准10.4个百分点!”随着数据定格,实验室爆发出掌声。
赣江奔流,满载冷却塔的货轮破浪前行。自2008年落户井冈山经开区,到今年上半年,方舟流体已成为实现销售超亿元、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的“隐形冠军”。16年时间,它是如何走出“淬火之路”,将中国制造的冷却塔锻造成国际市场的“硬通货”?
破茧:从“跟跑者”到“标准制定者”
走进方舟流体荣誉室,1996年的黑白照片记录着里程碑时刻:中国首台闭式冷却塔在此诞生。彼时的设备尚显笨拙,却埋下了“逆袭”的种子。
“国际认证不是终点,而是倒逼技术升级的起点。”企业技术负责人王彪揭开2台设备的对比剖面:左侧2010年首获CTI认证的冷却塔,铜管排列尚显粗放;右侧2025年最新机型,螺旋式钛合金盘管如同血管,节水消雾模块与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浑然一体。15年间技术迭代的背后,是46项实用新型专利、14项发明专利的积淀。
蝶变:黄金水道上的“破冰之旅”
6月,装载56台巨型冷却塔的货轮鸣笛启航。单体重达13吨的“钢铁巨兽”,沿着赣江至长江黄金水道浩荡东去,开创江西大件江海联运的历史。
“过去陆运需要20余辆卡车,现在一条船解决问题。”总经理谢茂华指着电子沙盘介绍,通过政府组建的“大件运输服务专班”,航道疏浚、跨省协调、特种装卸等难题迎刃而解,运输成本直降30%。这艘载着“吉安智造”的货轮,7天抵达长三角,20天挺进爪哇海,最终在印尼青山工业园构筑起“中国冷却防线”。
数字见证着破浪征程:方舟流体近3年出口额年均增长57%,CTI认证产品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18个国家。在塞尔维亚钢厂、哈萨克斯坦油田、越南数据中心,印着“FANGZHOU”标识的冷却塔,正为全球工业送去“中国清凉”。
沃土:红土地上的“创新雨林”
在方舟流体智能工厂里,激光切割机正在钢板上“绣”出精密纹路。近百米长的数字化流水线上,每30分钟就有一台冷却塔完成总装。
“从荒滩到创新高地,党委、政府始终与我们并肩前行。”谢茂华细数温暖记忆:2021年用电高峰时,井冈山开发区管委会会同供电公司现场办公,顺利完成专线改造;市科技局组建“专利护航队”,帮助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护城河……
这种政企共进的能量正在裂变。方舟流体与井冈山大学共建绿色制冷实验室,孵化出3项国际领先技术;其开放的质量管理数据库,已赋能17家中小企业通过ISO认证。2024年,我市制造业技改投资迅猛增长,科技型中小企业逐年增加,增长率稳居全省前列。
淬火:从制造标杆到精神地标
在方舟流体荣誉墙前,“江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”与“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”奖牌交相辉映。“经济下行期,正是修炼内功的窗口期。”谢茂华指着荣誉墙上的CTI认证证书说,“很多企业觉得国际认证高不可攀,其实关键在于持续投入。”他拿出一组对比数据:通过认证后,方舟产品溢价能力提升25%,客户复购率增长41%,这正是科技型企业穿越周期的底气。
这种底气正在转化为发展势能。2024年,我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稳步增长,增速居全省首位。在方舟流体等领军企业带动下,全市形成“认证突破——技术溢价——市场扩张”良性循环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注脚。
星火可燎原,创新永不息。“98年前,井冈山的火种照亮中国革命;今天,我们要用科技之火点燃发展新引擎。”谢茂华表示,“国际顶级认证不仅属于沿海,更能在革命老区淬炼成钢。”吉安正以科技创新续写红色传奇,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,用坚守与创新奔赴星辰大海。
来源:井冈山报
- 上一张:无
- 返回列表